焦作大沙河手繪游覽圖
瀏覽量:
大沙河古稱長明溝,清代稱消河或劉公河,發源于山西省陵川縣奪火鎮,流經河南省博愛、焦作、獲嘉、輝縣,經新鄉縣西永康北入共產主義渠。由于山洪暴發,沖帶沙石形成石河,故得名大沙河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大沙河(長明溝)的河道、名稱幾經存廢變換,但仍基本保存下來,它是焦作大地2000多年歷史發展的見證,是現存的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,是歷史上農耕文明的載體,是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活著的文物。流淌千年的長明溝,隨著封建農耕文明而發展,伴隨著我國大運河文化變遷而豐富多彩。如今,隨著城市的發展,長明溝的河道流經焦作城市的核心區,成為城市流動的文化音符,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文化資源,是焦作歷史文化獨特的載體。
為展現焦作母親河的歷史文化風采,焦作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于2020年委托鄭州樹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,為其傾力繪制焦作大沙河歷史文化地圖。樹標團隊以史為鑒,以景為墨,以文為魂,將一幅壯麗秀美、跌宕起伏的懷川山河圖在華夏文明匯聚的焦作地區徐徐展開。






